毋庸置疑,媒体要生存,就必须打造新的势能。而要打造新势能,只有依托新质生产力去拓宽被不断挤压的生存发展空间。向数而行,向智而生,一成为媒体新生的不二法门。

既是媒体,就得遵循媒体属性和生存法则与规律,数字化、智能化、社区化、集群化……这化那化,归根结底离不开少不了媒体功能的进一步强化。

经历了自媒体野蛮生长的阵痛,传统媒体新闻传播功能被不断弱化,舆论监督职能被逐渐淡化,影响力和引导力被日益消化,昔日引以为傲的庞大受众群体已呈渐行渐远之势。尽管媒体市场还在,但传统媒体的传播价值却已今不如昔,所谓“流量见顶,增长乏力”之说可说是对此现象的生动写照。

近期连续走访十数家媒体,看了大家的媒体、融媒体,正呈现勃勃生机。当问及这些新媒体融媒体受众、活粉、盈利等情况,得知情况各异,期望值和实际差距尽如人意的不多。有的投入不少,耗时n年,下载关注人数不少,活粉数量却有限,离客户和市场需求尚有距离,与其他新媒体的竞争,也显力难从心。

作为广告主,有许多企业在为自己的产品卖不动、生意做不大着急焦虑。作为广告发布平台,亦有许多媒体的广告资源,包括纸媒版面和新媒体、线下品牌活动等资源,相当部分卖不出去,变不了现。细究其因,问题的症结很可能都是抓不住精准受众。

刚刚闭幕的第30届中国国际广告节上,一场又一场高大上的精英论坛,一茬又一茬的广告主和广告人的深度交流,达成的共识是:品牌要年轻化,传播要青春化,思想要开放化,口味要多元化,表达要情感化,媒体要矩阵化,传播要系统化,服务要专业化。客户对媒体的希望,是要更多体现服务的温度、内容的厚度、思想的深度、话题的广度和信息的新鲜度等。

主流媒体与自媒体的竞争,比的是传播力、影响力、覆盖率和融合创新能力。尤须以新认知替代旧认知,以新传播取代旧传播,以新表达置换旧表达。

媒体在内容品质、组合结构、表达方式等各个方面,能不能克服固化、僵化、硬化,能不能与时代距离和受众要求近些再近些,增加更多的时代感和嵌入式、沉浸式体验?试想,一个人爱上向心仪的异性,单只是向对方表白多爱人家,愿意如何如何的去为之付出,而不顾及对方的感受与要求,能赢得对方的认同和好感么?同理,媒体内容的重新定位组合、结构的布局、比例调整等都当与时俱进,大胆创新,以销定产。栽得梧桐树,方能引得金凤来。

有一位同行十分中肯地告诫大家:我们现在缺的不是战略,不是方法,缺的是挖地三尺,死嗑到底,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较真较劲精神。

南京的一位企业家对我说,他们的企业很长时间都没在大众媒体上投放广告了,不是企业不需要广告,而是媒体没有与企业产品相匹配的内容板块。一语中的!怎样靠内容传播吸引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流量,哪些活动更适合哪类客户,哪些资源能与企业的兴趣关切和焦虑痛点相匹配,应该成为我们研究的重点。解决了企业的诸般难题,我们自身广告不足的难题也许就能迎刃而解了。希望这是用新质生产力打造新势能的有效路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