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在一季度经营中首次出现新媒体广告超过报纸广告,活动营销的收入也同比增长。数据表明扬子晚报在深度融合中,正在夯实融媒营销能力的基础盘,有效对冲报纸广告走弱的下降趋势,并通过活动营销将媒体的品牌力和影响力进行落地变现。

作为面向市场的都市类媒体,实践媒体融合,在稳定报纸发行量和出版质量的同时,加大对新媒体核心平台以及新媒体分发矩阵的投入,以内容为先导,尝试建立稳定的变现模式,将融媒能力转化为生产力,以活动为抓手,推动策、采、编、发全链程由融媒传播走向融媒营销。在流量运营中,不仅掌握流量密码,提升传播数据,领跑同城媒体,同时也研究流量转化营销的内在逻辑,通过鼓励创新和尝试,全面激发一线经营人员的战斗力,寻找多维度的流量变现打法。

紧跟中心工作,活动营销落地有声

开年第一周,“了不起的小店”在南京南站落地进行了公益小店主题照相馆的活动,扬子晚报敏锐捕捉城市烟火气在复工复产中心工作里的价值和意义,政务资源和客户资源同步运维,有效推动项目层层展开。除了政务资源带来的项目营收外,开年活动再次吸引了品牌营销投入。

除了复工复产,对于乡村振兴这项中心工作,扬子晚报在品牌项目百镇论坛的基础上,形成2023“五大融媒行动”系列策划,一季度进行了项目发布和融媒行动的落地实施,直接拉动了活动营收。

除了南京本部,苏州、南通等地都结合春节元素展开年货集市等接地气的活动策划,将扬子晚报与百姓生活紧密关联的特质有效转化为营销活动,既进行了报纸品牌的推广,又与客户方形成了紧密联动。

扬子晚报还将自身的红色资源优势进行拓展,3月份策划的“学习楷模周恩来 践行嘱托再出发”的主题老报纸展,将新华红色基因、金融客户的需求进行了巧妙融合,叫好与叫座兼具。

激活文化属性,建立项目美学角度

在“水韵苏米”项目上,扬子晚报不仅交付了《水韵苏米》全5集纪录片,还有第三届好吃苏米评选和项目的品牌建设推进会。作为连续多年的政务服务项目,水韵苏米开始向打造美学质感寻求项目突破,在项目规划中增加媒体独具的文化属性,延续扬子晚报在微纪录片上的品牌效应。除了自身网端传播外,在江苏城市频道和学习强国平台进行联动传播,让具备美学价值的文化韵味与客户的营销需求深度融合,得到了客户的认可。

同样,《江苏人气宝藏》系列微纪录片也在一季度集结发布,有故事、有文化、接地气,江苏13地的文物藏品以微纪录片+H5的方式开口说话,每一部都得到当地文物部门的高度认可,还同步进行文旅方向的营销策划。

创新传播表达,视频能力不断突破

随着扬眼直播APP上线后,直播+视频的传播组合有了产品化的表达,除了进一步完善产品体验外,针对营销侧的直播+直播切片+短视频“抖、视、快”分发的营销三连的创意和落实,结合“直播带岗”、“直播带货”等需求,由专门团队进行视频和直播方向的技术研究和产品应用。除了平台级创新外,在视觉传达上,结合校长打call招生视频产品制作发布项目,扬子晚报首次成功自建3D虚拟演播厅。此前应用的3D虚拟演播厅是由第三方技术公司提供搭建,在“校长打call”系列视频中,融媒制作部首次尝试3D搭建融合视频实拍,搭建出南航虚拟演播间,多部门通力合作完成。项目一稿通过,在视频类营收的项目中,一稿过审属于性价比极高。目前很多合作客户自有视频能力已经能完成基本的中短视频的制作,形成了自有的基础产能,作为机构媒体必须通过持续创新,建立起视频营销的能力优势

深耕垂直板块,经营拓展持续增长

扬子晚报“少年志”板块紧扣重大主题,策划推出系列融媒体行动。联合江苏省教育厅,积极构建少年志党建联盟,推出“四个自信·少年学专题”;启动“红领巾·志愿红”新时代雷锋精神我来学征集活动、“童声说家史 童心传家风”视频征集活动、“我的妈妈是女神”绘画征集活动等,影响广泛。突出招生节点,加大大中小学战略合作。策划推出2023“奋跃而上”系列,率先启动江苏好高职联盟提前招生专题,提前谋划,积极开拓,仅此项目效益超百万,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推出“江苏双一流”高校校长说,南大、东大、南航等名校校长亲自出镜打call;少年志工作室也积极与中小学对接,扩大影响力和含金量。其中抓住名校重要节点创新开拓,推出南外南部新城校区《腾飞》视频,形成“刷屏效应”。

为加速少年志平台升级并积极探索成长吧项目,推动少年志app的升级迭代和优化功能,提升平台的功能性和安全性;积极探索成长吧项目,加大平台应用场景的打造,链接教育资源,推出少年志综合服务平台从融媒生产到服务能力的转变。

同样,在细分垂直行业里,针对疫情影响带来的变化,扬子晚报在医疗行业、文旅行业等板块通过短视频策划、重大报道策划、线上线下一体化营销策划,在公立医院、民营医院、文旅等资源上全面深耕,根据行业趋势重建融媒体营销模式,通过“造趣节”、地铁品牌专列等品牌项目,构筑新的营销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