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来,宜昌三峡融媒体中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文化思想,根据中宣部部署和湖北省委、宜昌市委安排,加快推进市级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试点工作。

中心突出“充分整、深度融、新闻+、政策扶”,重整媒体资源、重构生产流程、重塑体制机制,推动组织架构、采编经营、全息媒体“三个系统性重塑”,开展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和职工双向选择,加快构建“一主两辅”全媒体传播体系,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取得新成效。

宜昌三峡融媒体中心挂牌成立于2022年4月18日,由原三峡日报社、宜昌三峡广播电视台整合组建而成,是全国地市级媒体深度融合发展60个试点之一。中心着力构建“10+36”党媒矩阵(10个传统媒体:2份报纸、2个电视频道、3个广播频率、3份期刊;36个新媒体平台:3个客户端、4个核心网站、17个重点微博微信抖音号、12个央媒互联网平台媒体账号),媒体受众2000万。

宜昌三峡融媒体中心策划推出的《长江之梦》纪录片

三大瓶颈

实施“三个系统性重塑”之前,宜昌三峡融媒体中心改革发展面临“三大瓶颈”:

“小体系、小循环”的壁垒未被打破

一是在采编体系上“四龙治水”。融媒体指挥调度体系和全媒体传播体系不健全,报纸、电视、广播、网端四大媒介生产线是自成体系的“小平衡、小循环”,依赖各自固有的采编体系和传统运行模式,采编内容和人力资源同质化,造成“四龙治水,难缓旱情”的尴尬局面。二是在媒体经营上“自求平衡”。新业态下的融合经营未成体系,部门与部门之间各自为政、互设屏障、条块分割、平台繁杂、同质竞争,经营成本逐年升高。三是在媒资运用上“相互掣肘”。各单位、部门独立运行、营收独立核算,内设门槛、互相收费、相互掣肘,中心的媒体资源运用没有实现高效打通、共享共赢。

“大胸怀、大格局”的气场未形成

一是不思改。媒体融合进入“深水区”,但部分干部职工不思变、不思改,不能站在全局、大势的高度自我加压。二是不愿改。部分同志抱残守缺,走不出“偏安一隅”的舒适圈,遇到困难止步不前、因循守旧,不愿以壮士断腕的决心革新求变。三是不敢改。面对千帆竞发、势如破竹的改革浪潮,部分同志认为“没有成熟经验可学”,瞻前顾后、畏首畏尾,对改革的决心、信心不足,不敢革新,不愿突破自我,在迷茫徘徊中影响了融合发展的步伐。

“全制度、全链条”的机制未闭环。

一方面,单项制度不优化。中心干部新进少、提拔慢、年龄老,进口不畅、内部不活、青黄不接,现代媒体经营、融媒体技术运用等急需紧缺人才引进难,“选育管用”“选贤任能”的干部制度不健全。另一方面,制度之间不匹配。事业单位与公司企业之间的制度匹配不紧、衔接不够,限制较多、运行不畅。采编人员既不像“新闻战士”,又不像“经营能手”。

创新做法及亮点

重塑组织架构,打造融合“新样板”

优化顶层设计,探寻发展出路。

根据中宣部《推进地市级媒体加快深度融合发展实施方案》,把握和适应全媒体时代发展趋势,以深化改革推进深度融合。统筹好“相加”和“相融”的关系、中心和集团的关系、采编和经营的关系、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关系,对中心组织架构进行系统梳理,建立由党委集中领导,编委会、经委会、管委会分工负责的“1+3”组织架构。

“我的宜昌”APP

编委会统筹抓好新闻宣传工作,下设新闻指挥中心、新闻采集中心、新闻编辑中心和各宣传端口,做好新闻的策、采、编、审、发。经委会下设集团公司和10个二级子公司,统筹做好产业经营工作。管委会下设办公室和党群工作部,统筹做好党建和综合管理考核工作。对15个县市区(含高新区、新区推进办)的群众工作实行划片管理,全面整合力量,推动群众通联工作做实做强。

  

强化队伍建设,激发创业活力

高质平稳开展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和职工双向选择工作,99名同志走上中层领导岗位,其中正科职及二级公司总经理37人、副科职及二级公司副总经理62人。干部平均年龄由52岁降至45岁,最小年龄为27岁。

选拔任用研究生学历7人,双学历3人,大学及以上学历占93%,干部队伍综合素质大幅提升。550余名职工通过双向选择找到充分发挥作用的岗位和平台。竞争上岗和双向选择充分体现“融”的思想、彰显“干”的导向、营造“竞”的氛围,调动了参与改革的源动力,树立了担当作为的风向标,亮明了竞进择优的信号灯。竞争上岗和双向选择完成后,实现了干部“老龄化”向“老中青结合”转变、“数量型干部”向“质量型队伍”转变、“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

  

深化制度改革,保障规范管理。

聚焦内容生产、技术支撑、产业经营、创新管理,制定系列制度20余项,确保各项工作在轨道上运行。完善考核制度,实行薪酬考核、纪律作风考核、经营业绩考核协同并举。按照“企业管理、按岗定薪、以绩取酬、全员考核”的思路,完善全员薪资结构,建立科学公开、及时有效的薪酬制度和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健全奖励制度,定期对优秀作品、项目和团队予以绩效和荣誉奖励,形成奖惩分明的干事创业导向。

重塑采编经营,闯出发展“新赛道”

打破小体系,建造“大厨房”。

打破原来报纸、电视、广播、网端边界和自成体系的采编格局,推进采编流程集约化、数字化改造,优化配置采编资源和力量,各媒体记者、编辑、摄影、摄像均打通使用,按需分配到新闻采集中心、编发中心所属各部门,让一支队伍服务多个平台。成立全媒体新闻调度办公室,实行“日调度”机制,按照“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全媒体传播”的要求,实现统一策划、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统一采集、统一编发。优化完善“三审三校”制度,加强内容安全管控,确保新闻宣传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

  

打破小平衡,迎接“大市场”。

成立宜昌三峡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优化集团公司及下属企业的经营架构和运行机制,形成主业突出、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格局。集团公司下设管理、研发、孵化三个板块,承担公司党建、财务、国有资产管理、市场开拓、园区建设、企业孵化、经营服务保障等职责。对10个二级子公司的主营业务进行整合划分,做到业务边界相对清晰,让二级公司背靠党媒、依托产业,成长为平等、独立的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市场竞争。

中心打破了原有各媒体经营“自求平衡”的格局,建立统一媒资库,中心媒体资源运用实现高效打通、共享共赢。积极开展品牌工程创建,与重点县市区、市直单位、行业企业签订了一批战略合作协议。中心(集团)“新闻+政务服务商务”融合发展项目入选宜昌首届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示范项目,为入选的唯一媒体项目。

  

打破小循环,形成“大动能”。

研究制定《采编经营“两分开”“两加强”实施办法》,明确采编经营业务职能分开、管理考核分开、人员岗位分开、业务流程分开、财务核算分开等“五分开”。在实行相对分开的同时,进一步明确加强平台建设、加强产业支撑、加强机构优化、加强联动协同、加强考核管理等“五加强”,实行采编经营联席会议制度,促进信息共享、利益共联,让新闻人更纯粹、经营人更专业,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重塑全息媒体,构建传播“新格局”

  

建好主端口。

着力建好以“一主两辅”为主体的全媒体传播体系(“一主”为自主可控城市综合服务客户端,“两辅”为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阵地和市县两级新媒体矩阵)。正确把握移动优先趋势,以“数据赋能传播”为原则,聚焦“新闻+政务服务商务”,高标准建设“我的宜昌”自主可控城市综合服务客户端。

对接“城市大脑”技术底座,打造区域最具影响力的新型传播平台、最权威的政务服务平台、最方便的市民生活平台。“我的宜昌”客户端建有新闻、政务、服务、活动四个板块,充分运用移动传播技术,加强可视化呈现、互动化传播、精准化推送,增强沉浸式体验和用户黏性,新闻舆论传播“四力”和助力社会治理能力显著提升。

“我的宜昌”APP中的服务版块

巩固主阵地

积极适应新闻传播分众化、差异化发展趋势,推进新闻信息内容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优质内容产能,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完成《三峡日报》《三峡商报》全新改版,推进《宜昌新闻》《直播宜昌》《全景宜昌》三档电视新闻节目和FM95.6新闻综合广播、FM105.9交通广播节目改版升级,细化版块划分、优化节目编排、丰富表达形式、提升传播效能。

  

挺进主战场。

按照定向定位、错位发展的要求,“关停并转”中心新媒体平台。着力打造政务发布头部账号“宜昌发布”、政策政务深度报道头部账号“白龙岗纪事”、宜昌本地新闻头部账号“三峡日报”、城市形象宣传头部账号“三峡广电”、经济和外埠新闻头部账号“三峡商报”、国际传播头部账号“绚丽宜昌”、宜昌人和外地游客关注热点信息垂类账号“动听1059”,持续推进“增粉”工程,全面提升各新媒体账号在第三方网络平台的影响力。

中心策划推出《长江之梦》纪录片暨长江经济带融媒体联合宣传行动,面向世界讲好长江故事。《橙子之城》纪录片被海外560余家主流媒体转载,覆盖3.6亿人次。

《橙子之城》纪录片被海外560余家主流媒体转载,覆盖3.6亿人次

“大融合”的价值和意义

在《推进地市级媒体加快深度融合发展实施方案》中,对推进地市级媒体一体化发展提出了两种模式:一是跨媒体整合的“大融合”,二是媒体内部贯通的“小融合”。宜昌三峡融媒体中心融合改革的模式属于“大融合”。

当前,全国地市媒体都在积极推进报台“大融合”的模式。但在推进过程中,普遍存在“整不拢”“两张皮”“开倒车”等问题。宜昌三峡融媒体中心深入推进“三个系统性重塑”,机构设置、职责划分和人员配备更加科学合理,媒体融合改革驶上快车道。融合改革后,先后有多家地市级宣传部门和媒体前来考察学习,其“三个系统性重塑”的改革经验对地市跨媒体“大融合”、建立全媒体传播矩阵具有良好借鉴意义。

此外,宜昌三峡融媒体中心高效平稳完成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和职工双向选择,结合采编、经营、管理等不同岗位,完善岗位管理制度,创新用人机制和激励政策,建立了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薪酬分配制度。实施“三百计划”(3年新进100名人才),广泛吸纳优秀人才,不仅实现了组织架构、采编经营、全息媒体的系统性重塑,更实现了干部职工思想观念、纪律作风的系统性重塑,形成了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合力。这对地市媒体干部队伍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新闻前哨:https://mp.weixin.qq.com/s/Teq467QYkwStIdGXsnOrPg